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周日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会晤中表示,新德里致力于改善与北京的关系。双方同意搁置因多年边境对峙而产生的分歧。
莫迪七年来首次访问中国,参加为期两天的上海合作组织(SCO)会议。此次会议还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东的其他领导人,展现了“全球南方”的团结。
“我们致力于在相互尊重、信任和敏感的基础上推进双边关系,”莫迪在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会晤时表示。这段话摘自印度领导人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视频片段。
此次双边会晤发生在美国因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对印度商品征收50%惩罚性关税的五天后。分析人士指出,习近平和莫迪希望在西方压力面前展现团结。
莫迪表示,双方在有争议的喜马拉雅边境地区已营造出“和平与稳定的氛围”。该地区曾因2020年致命的军队冲突而陷入长期对峙,冻结了这两个核武国家之间的大部分合作领域。他补充说,双方已就边境管理达成协议,但未透露具体细节。
‘边境问题不应定义中印关系’
习近平在上合组织峰会上表示,中印双方应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信。
“我们必须……不让边境问题定义中印关系的整体局面,”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如是说。他强调,两国正处于发展和振兴的关键阶段,应将重点放在可持续经济进步上。
“(印度和中国)应扩大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习近平补充道。
习近平将中印关系描述为充满希望、稳定且具有深远意义,并展望了跨多个领域和地区的合作愿景。
用合作取代边境紧张
去年,两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了一次突破性会晤,达成了边境巡逻协议,为双边关系的初步解冻铺平了道路。最近几周,这一进程加速,因为新德里希望应对来自华盛顿的关税威胁。
莫迪补充说,自2020年以来暂停的两国直航正在“恢复”,但未提供具体时间表。
本月,中国在外长王毅访问印度期间同意解除对稀土、化肥和隧道掘进机的出口限制。
中国反对美国对印度的高额关税,并将“坚定地与印度站在一起”,中国驻印度大使许飞鸿本月表示。
几十年来,美国精心培养与新德里的关系,希望其能成为面对对抗北京势力的地区平衡力量。
最近几个月,中国允许印度朝圣者访问西藏的佛教圣地,两国也取消了互相的旅游签证限制。
“印度和中国都在努力定义一种新的关系平衡,这可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班加罗尔智库Takshashila Institution的中印关系专家马诺杰·克瓦拉马尼表示。
然而,双边关系中仍存在一些长期困扰的问题。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但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印度官员一直感到沮丧的问题——今年达到了创纪录的992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计划在西藏修建一座大型水坝,这引发了印度对布拉马普特拉河枯水季节水流量可能减少多达85%的担忧。
此外,印度还接待了达赖喇嘛,这位流亡的藏传佛教精神领袖被北京视为危险的分裂主义影响。而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则受益于中国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的坚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