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世界
8分钟阅读
美国撤回对中国关税暴露了特朗普经济策略的缺陷
特朗普政府减少进口关税显示了这个亚洲大国的韧性。但贸易战也暴露了中国自身的一些脆弱性。
美国撤回对中国关税暴露了特朗普经济策略的缺陷
Trump - Jinping meeting in 2019 / Reuters
2025年5月21日

最近的中美贸易协议,如果标志着美国策略的转变,那么它结束了一段被广泛认为不合逻辑的历程。

特朗普政府的策略,从最初针对贸易逆差国家到后来惩罚报复者,削弱了其既定目标,有时甚至似乎更有利于北京而非其坚定盟友。

当前的重大关税削减更多是由于国内成本压力,而非中国的让步,这揭示了美国经济承受痛苦的极限,以及关税政策反而突显了其试图解决的依赖问题的讽刺性。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这些互动中表现得从容不迫,其地缘政治地位甚至可能因此得到提升。

常驻香港的地缘政治战略家塞巴斯蒂安·康廷·特里洛-菲格罗亚认为,“真正的意义在于权力投射的表演性维度”,这可能比直接的经济收益更为重要。

中国对美国关税威胁的坚定立场并非空谈,而是基于一种深刻的信念,即妥协只会招致更多的侵略。

正如北京所言,“跪下只会招来更多的欺凌”,这一教训在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压力历史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从强迫出口限制、要求市场开放到《广场协议》的影响,许多日本人认为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后来的经济停滞。

作为全球重要角色,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独立性支撑了其决心。

不再单纯依赖美国市场,中国庞大的国内需求和不断扩大的全球伙伴关系为其提供了对抗单边压力的强大缓冲。

试图脱钩的努力反而刺激了中国的创新和自力更生。这种经济实力,加上对自身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使中国能够保持坚定立场。

尽管如此,这种韧性并非毫无代价。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确实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一些行业不得不调整供应链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这导致了企业的重新规划和战略调整。

此外,尽管中国立场坚定,但中美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经济相互依赖,完全“脱钩”对于两国来说仍然是一个复杂且代价高昂的过程。

全球经济放缓,部分因贸易争端而加剧,也对中国的增长轨迹提出了挑战,尽管中国努力推动国内需求和替代贸易关系。

然而,四月份的贸易数据显示,尽管受到美国关税战的阻力,中国的整体出口仍在增长,主要得益于与东盟和欧盟等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强劲贸易增长。

认为关税可以迫使北京屈服的观点忽视了历史和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这最终更多地反映了美国的焦虑。

即使在美国推行关税策略时,中国领导层也并非被动。

认识到紧张局势的升级以及贸易战的内在挑战,北京早已预见并为一场持久战做好了准备。

四月份中国发出了将国内经济管理与国际贸易冲突相结合的战略信号,强调“底线思维”和全面的应急规划。

美国策略的后果却凸显了其政策的局限性,并暴露了自身的经济脆弱性。

关税的退让,明确是由于对“空货架、集装箱运输量骤减和小企业倒闭”的担忧,揭示了美国经济对与中国贸易中断的敏感性。

关税宣布后的市场动荡进一步突显了这一脆弱性。

对中国的依赖,长期以来被视为国家安全问题,恰恰是使任何脱钩尝试(即使是通过关税引发的)如此经济上痛苦的原因。

国内经济压力最终促使了重大关税削减,这表明美国在追求贸易目标时承受经济痛苦的能力是有限的。美国利用关税作为胁迫工具的能力受到其与中国深度经济互联性的制约。

此外,通过优先考虑“权力投射的表演性维度”并可能疏远盟友,美国可能会因短期的经济姿态而削弱其长期的地缘政治地位。

正如所指出的,欧盟和印度等其他主要全球玩家的无所作为,无意中强化了中美两极动态,可能阻碍华盛顿在贸易或其他关键问题上对北京形成统一战线的能力。

最终最近的轨迹表明,美国的激进关税策略未能实现从中国提取重大让步的既定目标,反而突显了定义中美经济关系的微妙平衡和深刻的相互依赖性。

关税削减表明对这些脆弱性的认识,以及向更务实但仍然竞争性的接触方式的潜在转变。

真正致力于与中国进行真诚的对话和谈判,承认共同利益以及全球经济的互联性是唯一可行的前进道路。

只有通过尊重的接触,美国才能希望建立一个稳定且互利的关系,超越杠杆的幻觉,迈向一个更加繁荣和可预测的未来。

抢先了解 TRT Global。分享您的反馈!
Contact us